2019年5月30日 星期四

關於四技甄選、登記分發_轉貼教務處通知

108學年度四技甄選
1.      5/29()發放通行碼報名、成績查詢、登記就讀志願序須使用,每位同學通行碼均不相同,限個人使用,務必妥善保存。
2.      6/5() 10:00第一階段篩選結果公告、查詢
3.      6/5() 10:006/13() 20:00止,第二階段學生須自行網路報名繳件及繳費。
4.      7/3() 10:007/6() 17:00止,就讀志願序選填。
5.      7/10() 10:00就讀志願序分發放榜。
6.      其他詳細時程自行參閱四技甄選簡章


108學年度登記分發
1.  教務處已將應屆畢業生登記分發免登記資格審查作業完成。
2.      本校登記分發由學生個別繳費,時間:7/16() 10:007/22() 24:00
      (便利商店繳費僅至7/17)
3.      7/25() 10:007/30() 17:00網路選填志願。
4.      其他詳細時程自行參閱登記分發簡章 

2019年5月29日 星期三

輔導室升學輔導活動_備審、面試

校外教授審閱活動  5/31(五)
地點:行政大樓第三會議室
準備資料:
    備審資料紙本。
       (含封面、自傳、讀書計畫、其他有利個人申請佐證資料,以黑白或彩色輸出呈現)
    自行攜帶紙筆記錄教授審閱回饋意見。
    參加審閱者應準時出席,時間前完成報到,遲到者無法中途進場。

模擬面試活動    工、商科6/10(一)全天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衛護6/11(二)上午、餐旅6/11(二)下午
地點、確切時間~請注意學校最新公告公佈!

若有問題,請自行連絡輔導室02-26203930分機274


2019年5月20日 星期一

108統一入學測驗各類報名人數




108四技甄選志願申請輔助系統(練習版開放)_轉貼教務處通知

一、為輔助旨揭招生管道考生於第一階段報名時,選擇欲申請報名之校系科(組)、學程甄試條件,本委員會建置「考生志願申請輔助系統(練習版)」。本輔助系統依招生學校、招生系科(組)、學程、招生群(類)別、考生報名身分及招生系科(組)、學程甄選方式等項目提供分類查詢,亦可跨類以多重查詢條件查詢,供考生參考利用。

二、本系統於108年5月16日10:00起開放查詢,系統連結位置於108學年度四技二專甄選入學招生網站/6.簡章查詢與下載/考生志願申請輔助系統(練習版)。
本委員會網址:https://www.jctv.ntut.edu.tw/enter42/apply/


備註:
此系統僅提供考生查詢及方便比較各系招生學校系所、學程之資訊,正式報名請至各階段系統完成報名作業。


2019年5月3日 星期五

20190213_淡水商工書審口試講座


講座投影片下載

2019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~轉載自遠見

2019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

《遠見》2019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

成大五連霸、北科大奪第三 私立大學拚改革名次翻升

文 / 謝明彧   攝影 / 張智傑   2019-02-21   https://www.gvm.com.tw/article.html?id=56086


大學生畢業步出校門,究竟企業愛用哪些學校的畢業生?最新的《遠見》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出爐,成大奪下五連霸的優異成績,私立大學也因畢業生卓越表現,獲得愈來愈多企業信賴。

如何在眾多面試者中,挑出最適合自家企業的人才,一直是企業人資與主管的一大挑戰。就算少子化下,根據教育部統計,去年依然有高達30萬名大學新鮮人步出校門,準備找工作。很多人好奇,在第一線負責聘雇、任用與培訓新人的企業人資與主管們,是否有最愛的學校?又覺得哪些科系表現最好?
為了解企業對於台灣各大專院校與科系畢業生的能力評價,《遠見》針對台灣上市櫃公司,多年來進行「企業最愛大學生評價調查」,試圖揭開台灣企業主選用新鮮人時的考量與偏好。
今年《遠見》總共邀請1675家上市櫃公司代表上網填寫問卷,最後完成517份有效問卷。相較去年,不只調查企業數增加,回覆率更從20.6%提升到30.9%,更能深度理解台灣企業主的選才心聲。
而調查與排名方式,則是由上市櫃主管針對「大學整體」「國立」「私立」「技職」,以及九大產業領域「社會人文」「法政」「商管」「觀光休閒」「藝術表演」「數理化」「工程」「建築設計」「農林漁牧」,選出最愛的三間學校,並排出前三名。
計分方式是,第一名計3分、第二名計2分、第三名計1分,計算出總積分後,依積分排列出企業最愛的大學排名。
成大蟬聯冠軍 私校表現逐漸受肯定
那麼2019年企業最愛的大學生,是哪些學校?
綜觀企業最愛的前20所大學,與去年相較,依然是由成功大學和台灣大學蟬聯冠亞軍。成大也創下在《遠見》此一調查五連霸的優異成績,可說是近幾年畢業學生能力表現最受企業肯定的大學。
在第三名之後,2019年的排名相比去年,有幾個特別值得注目的驚人變化!
北科大逆襲清交台科,躍升季軍
今年排行榜上的第一個驚奇,就是台北科技大學排名跳升,搶下第三名,從去年的第六名,進步三個名次。不只擊敗長期競爭對手、去年排名第三的台灣科技大學,也擠下傳統理工名校清華大學和交通大學!
北科大之所以能廣受企業歡迎,校長王錫福指出,學校近年大力推動「精準學習」與「社會責任」,從能力與人格兩方面提升學生素養,是畢業生受到肯定的關鍵之一。
北科大今年1月中揭牌成立「校務研究中心暨社會責任辦公室」,校務研究就是運用大數據資料庫,了解學生學習成效及職場表現,進而調整系所教學及課程規劃,做到「精準學習」。
例如發現修過程式語言課程的學生,畢業一年後起薪比沒修過者多3000元。「透過數據,找出對學生和企業都有幫助的課程,」王錫福說。
大學社會責任(USR)則是延續北科大長期對偏鄉在地的關懷。王錫福說,未來產業都將是跨領域整合,一個人專業再強,如果無法團隊合作也是無用,「未來職場,品德和人格將會更大於專業,」學生在校時就能關懷社會事務,具有人文關懷素養,在職場上會更具競爭力。
私校大反攻,中原、淡江、輔仁搶進前十
排行榜上第二個重大變化,是私立學校表現愈來愈突出,顛覆「國立優於私立」的刻板印象。
今年前十名中,私立大學就占了三所(去年兩所),分別是排名8~10名的中原大學、淡江大學和輔仁大學。擴大到前20名,私立大學更占了八所(去年六所),包括元智大學、逢甲大學、龍華科技大學、東吳大學和東海大學。
私立大學在企業評價中持續進步,和近年各私校從過去單打獨鬥,轉為不斷結盟分享資源,有著密切關係。
2016年,國內九所私立大學組成「優九聯合」,去年更增加到12校,更名為「優久聯盟」,目標是成為「華人界常春藤」,包括了北醫、大同、文化、世新、東吳、淡江、輔仁、銘傳、實踐、中原、逢甲、靜宜,橫跨醫學、法政、語文、理工、商學、設計等不同大學。此次進入前十的三所私校都在其中。
12校學生可跨校選修、申請交換、雙主修、讀輔系,結合各校不同特色,提升學生成為多元化人才,符合產業跨領域趨勢,顯示當學校集結資源、互補優勢,就能帶給學生更好的競爭優勢。
龍華科大擊敗國立名校,晉升第12名
今年前20名榜單中,第三個變化是,出現了一個過去幾年不曾出現的名字:龍華科技大學。
排名第12的龍華科技大學,是私立科大表現最好的一所,僅次於台北科技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,在技職類中衝上第三名,擊敗幾所國立科大名校如高雄應用科技大學(今高雄科技大學)、雲林科技大學、虎尾科技大學等。
龍華科大會特別受到企業歡迎,在於自身定位明確:培育企業愛用的高實力學生。
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過去受訪時就指出,龍華堅持「二不二要」:「二不」是不盲目追求國際間大學排名、不以培養諾貝爾獎得主為辦學目標。「二要」是學生畢業後要能廣受企業歡迎,企業願用較高待遇聘用、學校要有足夠的科研能量,協助產業解決問題。
換句話說,龍華不走科研路線,完全鎖定產業需求,結合產學,非常實務導向。例如他們成立3D數位電路板設計暨智慧製造類產線工廠,規劃建置「跨域智慧物聯網創新實作教室」「深耕高端加工技術暨智慧機械類產線場域」,直接結合高職端、大學端與產業界的實務專業,培養出能夠促進廠商轉型和升級的專業研發人力,因此能廣受企業肯定。
政大笑傲文法商 理工領域最愛台大成大
進一步從各領域分榜來看,各榜企業最愛大學生第一名,全都由該領域老牌名校所拿下,和去年如出一轍。
政治大學奪人文、法政、商管領域三冠王,觀光休閒由高雄餐旅大學一枝獨秀,數理化由台灣大學奪冠,工程和建築設計則是成功大學最優。
但在第二名之後,有些分榜,則出現了有趣的新面孔。第一個值得注意的是,在社會人文類,過去長期被認為是工科名校的成功大學,居然打敗東吳、淡江、輔仁、台師大等人社領域名校,搶下第三名。
2015年,公共衛生領域的蘇慧貞教授,成為成大第一位女校長,也是少數不是理工醫學背景出身的成大校長。她的治校理念第一條就是「厚植人文底蘊」,目標是「培植全世界優質公民」,在理工教學外,特別重視人文養成,這也帶動成大在人文社科整體表現的提升,獲得企業肯定。
第二個變化則是出現在法政類,東吳大學取代台灣大學,從去年第四名站上第二名。
東吳在法政類一直都是與政大並列的名校,奪下第二並不奇怪,但台大排名下滑,就很值得探究。2018一整年台大僅有代理校長,卡管案紛擾一年,也許正是主因。
期間政治力干擾不斷,教育部和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對《大學法》的見解出現極大差異,甚至有違法亂紀之虞,可能導致社會大眾對於台大在法政領域的印象分數下滑。
第三個比較明顯的變化,出現在觀光休閒類,高餐和景文依舊維持前二,不愧是餐旅業界的「南高餐、北景文」,但今年文化大學衝上第二,與景文並列。
文化觀光學系過去在《遠見》企業最愛大學生評比中,曾多次搶入前三,該系有完整的產學雙軌制度,學生大三前須在觀光產業進行400小時實習,大三升大四時還能自由選擇國內觀光產業及海外飯店,進行雙軌學習、提前累積實務經驗。文化大學校友眾多,在人脈牽線下,實習場域包括歐美日東南亞及國內各大餐旅企業。
從本次不同領域企業對學校的評價中,可見過去「國立優於私立、大學優於技職」或是「理工、人文」等社會刻板印象,正漸漸消解中。只要大學找出特色,跨域整合資源,每所學校都可以創造獨特優勢。

2019企業最愛大學生~轉載自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

2019企業最愛大學生:誰連3年擊敗台大?企業給新鮮人起薪欠競爭力、8成畢業生首份工作做不滿2年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作者/Cheers雜誌Web only 2019-02-11 圖片來源:本刊資料照
            https://www.cheers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94088

2019年《Cheers》雜誌「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」結果揭曉,成功大學已連續3年奪冠,私立大學由淡江大學掄元,技職體系第一名為台北科技大學。
《Cheers》雜誌連續23年執行「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」,樹立具權威性的觀察指標,定期檢視高等教育動態與企業人才需求移轉。今年值得關注的趨勢,包括大專院校排行榜的3大重點,以及企業人才需求變動的4個觀察。

重點1:10強鼎立,連續5年穩占企業最愛名單

今年「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」總排行榜的前10名依序為成功大學、台灣大學、交通大學、清華大學、台北科技大學、台灣科技大學、政治大學、淡江大學、中山大學、中央大學(圖表1)。2015年至今的總排行榜前10名,都由這10校摘下,顯示10校學生已穩居台灣企業選才的心占率名單。
(調查說明:受訪者針對九項指標,在各學校中,依序排名前三名;第一名的學校得分3分,第二名的學校得分2分,第三名的學校得分1分,以此類推。各指標分數計算後,再將各指標分數化為標準分數,最後再以九項指標的標準分數加總得總分,依總分高低進行排名。)
▲圖表1:2019企業最愛大學生Top30

從產業別區分,製造業青睞成大學生,台大學生則受金融業與服務業的肯定。再從調查中的9大能力指標觀察,台大在專業知識與技術、國際觀與外語力、創新能力、解決問題能力、融會貫通能力、數位應用能力6項指標中占第一,成大則在學習意願與可塑性、抗壓性、團隊合作等3項目勝出,軟實力的表現受到肯定。

調查結果也指出,軟實力確實是求職面試的勝負關鍵。企業在晉用大學畢業生時,首重學習意願強、可塑性高(74.7%),以及抗壓性與穩定度高(69.2%)兩大特質。成大學生在相對應的項目中表現突出,是持續受到企業青睞的重要原因。

重點2:淡江連莊私校Top1,北科大躍升技職體系冠軍

私校排行榜由淡江奪魁,而在技職體系榜上,去年冠軍為台科大,今年改由北科大執牛耳,並在9大能力指標之專業知識與技術、抗壓性、團隊合作3個項目列居第一(圖表2)。
▲圖表2:2019企業最愛公立/私立/技職大學Top15

重點3:明星私校崛起,超越中字輩大學

輔仁大學與中原大學表現翻升,本屆排名超越部分國立大學。這反映在企業選才時,「國立」、「私立」的標籤效果已日趨模糊,回到源頭,仍是畢業生的實際表現、校友在業界口碑、以及長期產學合作模式,決定企業的用人評價。

《Cheers》雜誌「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」除記錄各大專院校學生表現的變化,也逐年追蹤各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上的相關議題。2019年,80後、90後員工投入職場的人數持續提升,再加上亞洲鄰國積極搶才,使台灣企業無論在徵才、留才和世代管理上,都面臨新的挑戰。

觀察1:僅5成企業提供新鮮人3萬元以上月薪,薪資欠競爭力

本次調查指出,「薪資沒有競爭力」(47.7%)被列為造成當前企業人力短缺的主因之一,占比較去年成長了3.9%。從實際的給薪範疇來看,僅5成(49.9%)願意提供3萬元以上的月薪給大學應屆畢業生(圖表3)。
▲圖表3:5成企業願意提供3萬元以上月薪給大學應屆畢業生

觀察2:履歷添海外經驗,求職有加分

在招募社會新鮮人的關卡上,7成企業注重求職者有無企業實習經驗,以及面試當下的表現。但調查也發現,徵才企業較往年更重視「海外短期工作」(12%)與「海外留學或交換生經驗」(9.4%)(圖表4)。
▲圖表4:7成企業認為實習經驗與面試表現有助提升錄取機率

這項結果與企業外派人才需求攀升,因此更加注重求職者的英語溝通能力有關。相較去年的調查,2019年企業外派員工至中國(含港澳)、越南、印尼、泰國、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的需求皆提升,且高達86.4%的企業認為社會新鮮人具備挑戰海外工作的意願。

觀察3:企業最期待:新鮮人要有「解決問題的能力」

針對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期待,近8成(79.2%)企業一致認為,年輕學生在充實專業知識之餘,更應培養勇於探索未知,並從中梳理解方的「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」。

對此,企業開始設計情境式或遊戲式的面試,據此觀察求職者解決問題與團隊合作的過程。而大學教育也陸續推動問題導向與自主學習的課程因應。教學上的調整,能否培育更符合企業所須的新鮮人,值得持續關注。

觀察4:8 成新鮮人第一份工作做不滿兩年,新世代帶來新管理挑戰

在企業組織內部,員工橫跨的世代愈來愈多,讓跨世代管理議題成為顯學。本次調查指出,1980年後出生的Y世代員工,在企業裡的占比已接近半數(46.8%),他們普遍具備「個人主張強烈」(58.8%),以及「流動率高」(46%)等鮮明特質(圖表5)。進一步剖析社會新鮮人的實際工作樣態,第一份工作做不滿2年就離職的社會新鮮人高達8成(80.6%),確實為企業的人才管理帶來新挑戰。
▲圖表5:新世代員工「個人主張強烈」挑戰企業的管理方式

這反映新世代與上一代的成長背景迥異,對工作的看法亦不同。在職場上,新世代員工更期待新鮮感與變化度,且追求獨特表現,渴望展現自我。管理者如何透過企業文化育才與留才,勢必決定未來的競爭力。

著眼未來,《Cheers》雜誌將持續關注高速變化的職場脈動,同時追蹤高等教育的發展,持續作為企業、學校與人才之間的最佳對話橋梁。

※調查方法說明:
本次「2019年台灣2000大企業人才策略大調查」是針對2018年天下雜誌2000大企業人資主管進行問卷調查,調查時間自2018年11月19日起至2018年12月14日為止。扣除拒絕與未聯絡上者,問卷共寄出2,219份,回收912份有效問卷,回收率41.09%。
調查執行:《天下》雜誌群調查中心 熊毅晰、伍詩婷。